在瀘州市合江縣龍掛山麓有一座古剎,因清朝同治年間奏請皇上頒賜《龍藏經》一部、法王寺方丈得到代慈禧太后修行的恩遇,成為川南黔北的十方叢林,這就是瀘州唯一的皇家寺廟——法王寺。
![]() 法王寺全景圖 法王寺始建于唐代中期,多次毀于兵火,現存建筑多為清代建造,占地面積約8400平方米,建筑面積約4800平方米。全寺建筑分山門、關圣殿、萬壽亭、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藏經樓、東西廂房、禪院和觀音堂等10余個院落。 ![]() 法王寺山門 福地龍鳳呈祥 法王寺位于鳳凰山,鳳凰山因山形似展翅的鳳凰而得名,而鳳凰頂所在的山脈叫龍掛山。從空中俯瞰,龍掛山猶如一條巨龍橫空出世,鳳凰則騰飛于龍背之上,迎著初升的朝陽,向東而鳴,可謂是龍鳳呈祥的福地勝景。這鳳上龍下的景象,與慈禧太后的權勢正相呼應,成為法王寺方丈得以代慈禧太后修行的重要原因。圖片 ![]() 龍掛山鳥瞰圖 緣起皇家寺廟 清朝同治十年(1871年),法王寺第七代祖師果山和尚派其師弟進京奏請皇帝恩準,頒賜刷印北京柏林寺《龍藏經》一部,令法王寺“永遠供奉,以光佛法”。慈禧太后賜法王寺為十方叢林,諭其開期傳戒,親賜“法王禪寺”牌匾一塊(1947年火災焚毀)及半副鑾儀護送經書回寺,并恩準法王寺方丈代慈禧太后修行。 ![]() 法王寺“十方叢林”清代匾額
為報達“皇恩浩蕩”,法王寺歷經十余年,建萬壽亭、修藏經樓,以供奉圣旨鑾儀、收藏經書。
萬壽亭建于清光緒十七年(1889年),原樓廳上供奉有透雕盤龍木牌位(現藏于合江縣博物館)。明間室內正中立“法王寺紀恩碑”,碑高3.4米,寬1.45米,厚0.25米,重約12噸。碑額刻“圣旨”二字,碑記內容為當時紙本圣旨,記載了皇家寺廟的歷史。
![]() 法王寺清代建筑萬壽亭 ![]() 法王寺清透雕盤龍木牌 合江縣博物館藏 ![]() 法王寺紀恩碑 藏經樓建于清光緒十七年(1891年)。原藏《龍藏經》一部,存放于12個柜中。柜為雙扇門立柜,上書“欽賜龍藏”,刻繪五爪龍祥云圖。經書現存4284冊,為國家三級文物,藏于合江縣博物館。 ![]() 法王寺欽賜《龍藏經》藏經柜 ![]() 國家三級文物《龍藏經》 合江縣博物館藏 石工天下第一寺 法王寺是中國唯一以丹霞紅石支撐主體為建筑特色的寺廟,整個寺廟由600多根紅色石柱托起,F存最老最高最重的石柱在萬壽亭,高達12米,直徑0.6米,重約14噸。廳堂院壩通以紅色石板鑲嵌,柱礎回廊皆用紅石鐫刻。法王寺建筑群工程浩大、結構完整、造型雄偉、雕刻精堪,堪稱川南宗教建筑經典之作,素有“天下石工第一寺”之美譽。 ![]() 萬壽亭最老最高最重的石柱 攝/李貴平 法王寺,這顆鑲嵌在鳳凰背上的明珠,歷經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各朝代,從深山古剎到皇家寺廟,千余年來香火不斷。 ![]() 法王寺紅石柱
雖然“皇家寺廟”的殊榮已漸行漸遠,但今天的法王寺依然是一個安定心靈的好去處。遠離城市的喧囂,來一場心無雜念的禪意之旅,去聽聽晨鐘暮鼓、梵音繞梁,去看看青燈古佛、樹影婆娑,去禪悟人生、凈化心靈,這樣的時光,您值得擁有!
(合江文旅 供稿) |